“每個人在人生的一定階段都存在對無障礙設施的需求”,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先進建議,加快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以改變現有規范“原則性、倡導性要求較多,強制性條款較少”的狀況,立法加強對現有城市無障礙設施運行維護的有效監督和管理。

湖南省長沙市湘府文化公園無障礙停車位比一般停車位更寬,方便殘疾人上下輪椅。圖源 新華社
無障礙環境建設成為2022年全國兩會的一個高頻詞,如建議在演出場所為殘疾人開設無障礙專區,可容納一定數量的殘疾人觀摩戲劇或者電影位置,讓“有礙”變“有愛”;建議檢察機關進一步探索“無障礙公益訴訟”的司法規律和特點,加大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的辦案力度……
從立法升級、細節完善到監督保障,“無障礙環境建設”這個相對冷僻的小眾公共議題,可以說這回有點要上熱搜的感覺。毫無疑問,這與北京冬殘奧會遇上全國兩會不無關系!兩大盛會的“偶遇”,推動相關議題的進一步深入討論,這對于整個殘障人群的權益保障與尊嚴捍衛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正在進行的冬殘奧會,運動健兒的不屈精神令人動容,而本屆冬殘奧會的不少籌備細節,更讓人看到“無障礙環境”對于特殊需求人群的必要與重要:便捷、貼心的更衣室,無縫銜接的各種無障礙坡道,“可以坐著輪椅直接到達無障礙觀賽席”的通道,“細節感”拉滿的冬殘奧會“無障礙”環境,在給參賽運動員以最周到關照的同時,也在給賽場外的整個社會以最直觀的提醒與示范。

目前,北京冬殘奧會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無障礙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場館共設置永久、臨時無障礙電梯共23部,無障礙坡道25個,此外還設置了無障礙衛生間、無障礙坐席等。圖源 新華社
不僅如此,以往公眾在討論一項體育賽事的奪牌前景時,不乏對相關大眾體育的開展情況有所憂慮,同樣地,殘奧會賽場上運動員的高水平競技,也離不開大眾體育運動層面整個社會對殘障人士參與體育運動的具體態度。城市有沒有方便殘障人士運動的場地,甚至他們走出家門、進入公共場所的路途中,是否有足夠便利、友善的設置?更不要說,殘障人士在參與傳統觀念中貌似只有“正常人”才有能力參加的各種文體活動中,是否有遭遇異樣的眼神、語氣?以及為了實現無障礙出行,社會是否做好了不得不承受的其他“繞遠成本”的準備?
應當承認,整個社會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在取得顯著進步的同時,依然有這樣那樣、方方面面的不周到存在。正如全國政協委員王先進所言,全國無障礙設施整體普及率依然較低。不僅有無障礙設施存在人行道緣石坡道過陡、盲道設置不連續、過街天橋的無障礙電梯設置率較低或故障頻發、缺乏無障礙衛生間和廁位等問題,還存在無障礙設施使用、監管與維護的欠缺。
無障礙通行,不僅是硬件不足,而且還有軟件配套的細節缺位。日前,南都“記者幫”回訪廣州各大公共場所對電子殘疾人證的接納情況,此前有殘障人員因電子殘疾人證在地鐵不被認可而投書媒體,經媒體與殘聯協調溝通,電子殘疾人證在廣州公共場所的真實適用體驗得到根本性改觀。無障礙環境的建設尤其需要社會治理一點點地細摳,需要城市從建設到維護、從人員到觀念的整體長進。
“每個人在人生的一定階段都存在對無障礙設施的需求”,要在各級兩會議題的帶動下,讓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觀念真正深入人心、沁入制度肌理。
“歲月的列車,不為誰停下”,但無障礙環境的建設就是要全社會都聽到每一個特殊需求群體的聲音——為他們停一下,讓我們等一等。